“以前家里都是自备打井吃水,水压不稳不说水质还保证不了,现在家里通上了自来水,全天24小时供水,水压稳了,既安全又方便,感谢党的好政策。”近日,山亭区山城街道朴山前村村民沈印玲拧开水龙头,边接自来水边笑着说。这是该区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的一个缩影。
山亭区722个自然村散落在5400多座山头之间,村庄东西高差达370多米,吃水难是建区以来困扰群众生活的最大难题。区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水压偏低、频繁停水、水质不稳定等突出问题,推动职能部门加强工程建设,有效解决群众吃水难题。
山亭区纪委监委以监督促监管,由委班子成员任组长,会同镇街、城乡水务等单位成立5个专项监督检查组,开展靶向监督,查看施工现场150余处,走访干部群众760余人,发现供水水质、施工安全等方面问题39 个并全部推动整改,约谈相关责任人9人。推动回应群众诉求,督促区城乡水务局公布供水服务监督电话,办理解决群众问题220余个。向区城乡水务局下发督办函,健全完善《城乡供水保障工程质量管理制度》《科级干部帮包镇街分工制度》等制度6个,补齐制度短板。督促区城乡水务局强化与卫健、生态环保等部门协同联动,常态化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排查检测。
发展之要,贵在知、重在行。在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,全区铺设管网2817公里,新建润泽、兆泉两处规模化供水水厂和6处供水调节站,全区规模化供水覆盖率提高至97%,水质达标率由87.5%提升至100%,自来水入户率基本实现100%,提前一年完成了“水质提升三年行动”任务,彻底解决了群众愁盼的吃水问题。
“日拱一卒,久久为功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推进纪律监督、监察监督、派驻监督、巡察监督等各项监督的贯通融合,构建系统集成、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,继续将供水保障工程作为‘小切口’来抓,健全工作制度,切实让群众喝上‘放心水’‘幸福水’,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、获得感和安全感,让‘不墨山亭、幸福小城’底色更靓、成色更足。”该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