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市中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对农村集体“三资”问题开展整改“回头看”,某村原被低价发包土地已按照规定重新发包,相关补缴清收款已按规定上交,村集体土地发包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。
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来,该区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,成立“派驻机构+职能部门”工作小组,采取实地检查、信息平台抽查、数据比对等方式,靶向监督村集体租金收取、资金使用、村务公开和财务制度执行等方面情况。督促区农业农村局建立集中整治工作台账,开展村级财务收支专项检查,对6个涉农镇街21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2024年以来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专项检查,发现财务管理、民主监督方面问题50个,目前已整改完成49个。
在此基础上,市中区纪委监委对“枣解决·枣满意”平台、12345政务服务热线、基层小微权力“监督一点通”平台等渠道收集的涉及农村集体“三资”问题进行全面起底,用好巡察监督、专项审计等各类监督成果,加强分析研判,对事实清楚、指向明确的问题线索快查快办快结,提升处置质效。同时,深挖案发规律及背后共性问题,找准农村集体“三资”管理中的风险隐患,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和工作提示函,推动案发部门修订完善村级财务公开、村集体资产清查、资源承包和租赁合同管理等制度,抓好源头防范、系统治理。
“我们从数字赋能的角度,督促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责任,将‘三资’基础数据、交易流转等接入公开平台,以数字化、智能化助力‘三资’管理集成化、规范化。”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集中整治以来,市中区纪委监委督促区农业农村局依托农村集体“阳光三资”综合管理平台,推动21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开通“银农直连”,资金审批由线下转为线上,实现集体资金“阳光支付”,目前线上支付金额超过1亿元。